TM7000H 20吨 泉州-泉州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6095H 33吨 漳州-福清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漳州 送达
T30S 10吨 厦门-厦门 送达
M02 3吨 厦门-厦门 送达
T30S 11吨 厦门-泉州 送达
K8003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2025 年德国 K 展(国际塑料及橡胶展)上,荷兰制造商 MEAF 机械公司将推出两款旨在提升再生料品质的新型设备系列 MDX-IV 系列与 MDX-DEO 系列。这两款设备均基于该公司已获专利的 Xtender 熔体调节技术打造。 MDX-IV 系列:专用于再生 PET(rPET)处理 MDX-IV 系列设备旨在实现再生 PET(rPET)的净化处理与特性黏度(IV 值)提升。该功能可将低 IV 值的再生 PET 原料转化为更高品质的颗粒料,为加工企业带来两大核心价值: 原料使用灵活性提升:可灵活适配不同来源的再生碎料,无需受限于单一原料; 市场成本优势凸显:当前市场中原生树脂价格常低于再生料,此设备能通过提升低质再生料品质,帮助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扩大再生料应用比例。 MDX-DEO 系列:适用于其他热塑性塑料 MDX-DEO 系列的核心功能为 净化 + 脱臭(其名称中 DEO 即对应 Deodorization,脱臭),专门针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等再生热塑性塑料的升级回收(upcycling)设计。 这一技术突破为再生料开辟了全新应用场景,包括包装、薄膜、地毯背衬及汽车内饰件等领域 此前,这些领域对气味和挥发性物质含量的严格要求,一直是限制再生料应用的关键瓶颈。 助力实现 PPWR 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明确要求:到 2030 年,PET 包装中再生料含量需至少达到 30%,其他与产品接触的敏感性包装中再生料含量需至少达到 10%。MEAF 公司推出的 MDX 系列设备,正是以助力塑料加工企业达成上述法规目标为核心方向,同时帮助企业减少对原生原料的依赖、降低碳足迹 且这一系列成效的实现,完全无需以牺牲产品品质或能源效率为代价。 技术特性与商业化计划 Xtender 技术具备两大关键优势: 卓越工艺性能:拥有出色的混合与脱气效果,能精准调控再生料熔体品质; 广泛适配性:可作为改装组件(retrofit)应用于单螺杆与双螺杆挤出机,无需企业更换整套设备,降低技术升级成本。 据悉,这两款新型设备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起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商用。
在全球大力推行绿色发展、各行业对空气处理要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离心风机作为空气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在FFU(风机过滤单元)、EFU(高效风机过滤单元)以及 AHU(空气处理机组)领域的市场表现备受关注。2025上半年,这三大应用领域的离心风机市场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规模全线收缩。 ChinaIOL 2025上半年:市场短期承压,两大品牌阵营表现各异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离心风机在FFU、EFU以及AHU三大应用领域国内总销售量约为70.7万台,同比下滑8.3%,其中FFU风机占比约为67.9%,同比下滑8.4%;EFU风机占比20.9%,同比下滑9.7%,AHU风机占比11.2%,同比下滑5.2%。 受下游需求及项目减少影响,上半年行业承压,同比均为下行态势,这一状况也反映出当前空气处理产业正面临阶段性调整,整体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从品牌表现看,市场分化明显,两大阵营发展各异: 随着FFU、EFU及AHU行业的持续发展,上游风机赛道的入局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当前市场的品牌竞争已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 一方面,依必安派特、雷科达、施乐百等外资品牌稳居头部阵营。凭借数十年技术沉淀形成的核心壁垒、成熟的全球市场运营体系,以及长期积累的高端品牌口碑,这类企业牢牢掌控着市场的主要份额。尤其在对风机性能、稳定性、节能性要求极高的高端领域(如半导体高洁净车间、超大型数据中心、高端医疗场所),其优势更是难以撼动,几乎垄断了高附加值订单。 另一方面,以英飞、祥明、顿力、泛仕达、ATB风机(卧龙)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及合资品牌,正以迅猛势头实现突围。它们深度挖掘本土市场优势:在技术端,聚焦细分场景需求持续投入研发,推出更契合国内客户工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成本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整合本土供应链资源、压缩中间环节等方式,构建起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依托 技术适配 + 成本优势 的双重支撑,国内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更逐步向部分特定应用领域(如中小型数据中心、常规医疗科室、普通商业建筑)渗透,部分市场与外资品牌逐渐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 从市场集中度方面来看,总体较高。2025上半年FFU风机TOP3品牌集中度为68.9%,TOP5品牌集中度为79.9%;EFU风机TOP3品牌集中度为63.9%,TOP5品牌集中度为91.8%;AHU风机TOP3品牌集中度为66.2%,TOP5品牌集中度为84.1%。 ChinaIOL 后市预测:短期调整继续 中长期前景乐观 对于FFU/AHU/EFU离心风机市场的发展,产业在线核心观点明确:短期内市场仍将面临调整,中长期乐观基调保持不变。 短期市场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摩擦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供应链压力将持续影响企业生产和运营。下游行业需求虽有结构性差异,但整体复苏动力不足,FFU受半导体和数据中心行业影响,需求增长缓慢;EFU在医疗和精密制造领域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反弹;AHU市场虽有城市化和节能需求支撑,但商业建筑市场不确定性仍将对其产生一定制约。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间竞争将愈发激烈,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将全面升级,市场洗牌速度加快 。 从中长期视角,不同细分领域均有一定机遇显现,市场前景乐观: FFU领域:5G基建扩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将加速数据中心建设,上半年因供应链受阻、资金问题搁置的项目,下半年大概率重启,有望带动FFU离心风机需求回升。 EFU领域:医疗行业对手术室、ICU等关键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持续提高,叠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进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需求长期存在,为EFU离心风机提供稳定增长空间。 AHU领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核心商圈新商场、写字楼项目推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设稳步开展,这类场所对高效AHU系统需求迫切;同时,住宅市场消费者对居住品质的重视度提升、建筑节能标准趋严,也推动开发商更多采用节能型AHU系统,为AHU离心风机打开增长通道。
9月市场已过半程,聚乙烯整体行情未如预期般走强,但结构性差异显现。其中,LDPE因装置检修集中、供应明显收缩,表现相对强势,与其他品种走势分化。展望下旬,伴随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下游存在阶段性备货需求,叠加供应端压力有限,预计聚乙烯市场将逐步企稳,价格重心有望小幅上移。 从成本端看,俄乌冲突与中东地缘局势再度趋紧,引发原油供给侧不确定性,对油价形成上行支撑。然而,美国近期就业数据表现疲软,加剧市场对经济放缓及能源需求减弱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价上行空间。总体而言,当前油价仍处于区间波动,聚乙烯成本支撑作用依然存在,但后续需密切关注宏观情绪与供给事件的演变。 从整体需求强度来看,当前聚乙烯下游行业开工率虽较8月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下游企业新增订单跟进缓慢,成交多以小单、短单为主,缺乏持续性需求支撑,导致企业原料采购普遍以按需补库为主,旺季常见的集中备货现象尚未出现。尽管当前已进入农膜生产旺季,但受北方秋播推迟及南方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种植进度有所延缓,农膜行业整体开工率仍偏低。后续随北方气温逐渐下降,大棚膜需求旺季临近,农膜企业生产积极性预计将逐步提升,开工水平存在回暖预期,有望带动聚乙烯原料需求边际改善。 与需求端提升缓慢对比,近期聚乙烯供应面压力出现明显缓解,国内供应方面来看,目前计划内检修装置相对有限,周内,塔里木石化低压、中韩石化线性装置停车,但部分检修装置计划重启,装置整体检修力度减弱,供应预计小幅增加。预计 9 月国内聚乙烯产量预估在282.20万吨,较上月实际产量279.92万吨,环比增加0.81%,比去年同期234.24万吨,同比增加20.48%。 从基本面来看,需求端有望受益于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带来的季节性消费刺激,旺季预期逐步增强,下游企业开工意愿持续回升;供应端则仍处于收缩阶段,检修装置持续对产量形成制约。在供需双侧利好共同支撑下,预计后期聚乙烯市场或呈现震荡偏强走势,价格重心有望小幅上移。 今日塑料报价
今日PBAT市场简评:今日全市场PBAT报价区间为9600-10350元,市场中位数为9850元。以下为今天市场报价详情:
2025年9月,比利时安特卫普正在孕育塑料工业的一场革命:Vioneo公司正在建设全球首家完全使用无化石原料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工厂。 图源:Vioneo Vioneo项目 采用生物源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为原料,结合可再生能源动力,每年生产11万吨非化石基LDPE。 具体来说,项目通过创新原料替代打破了高碳模式,确保产品完全不含化石燃料、可追溯且经过ISCC PLUS认证。同时,该工厂采用可再生电力提供动力,显著减少生命周期排放。 这不仅是对传统塑料生产方式的颠覆,更是欧洲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尝试。在全球塑料产业面临减排压力的背景下,这一创新模式可能成为行业的新范式。 一、解锁无化石塑料的三大技术密钥 2024年10月,该项目将从前端工程设计(FEED)阶段起步。专塑视界搜索了相关的报道中,发现这个项目的顺利进展Vioneo项目的成功依赖于三大技术巨头的深度协同。 霍尼韦尔 (Honeywell)为项目提供核心的甲醇制烯烃 (MTO) 技术。这项技术是项目先进性的核心体现,它使 Vioneo 能够摒弃传统的化石燃料原料,首次在工业规模上将仅含生物二氧化碳的绿色甲醇转化为塑料生产所需的关键基础原料乙烯和丙烯。霍尼韦尔还提供了低碳烯烃回收工艺 (LORP) 和烯烃裂解工艺 (OCP),进一步确保了所生产的乙烯和丙烯具有高纯度,并能高效捕获和再利用副产品,大幅减少浪费、节约能源并提高产量,体现了工艺优化和资源效率的先进性。 这些技术共同奠定了利用绿色甲醇大规模生产塑料单体原料的基础,是实现无化石目标的技术引擎。 卢姆斯技术 (Lummus Technology)负责提供先进的 Novolen 聚丙烯 (PP) 聚合技术。该技术隶属于其 Verdene 可持续技术套件,其先进性在于能够直接利用霍尼韦尔MTO技术生产的100%分离认证的绿色丙烯和乙烯作为原料,生产多种高性能、可直接替代化石基聚丙烯的产品品级,完全不影响产品质量或生产灵活性。Lummus 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确保了项目能够稳定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无化石PP。 其环保性的关键点在于:该技术生产的聚合物能够将二氧化碳基碳封存在最终产品中,不仅实现减排,更可实现净负碳排放,这对帮助客户减少范围三排放意义重大。 ECI 集团提供高压聚乙烯 (LDPE) 生产技术(专有的高压灭菌器技术)。该技术同样以绿色甲醇为原料,专注于生产无化石的低密度聚乙烯 (LDPE)。其先进性体现在提供无与伦比的运营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结合标准化设计方法,是实现大规模绿色LDPE生产的保障。其环保性则在于使用绿色甲醇原料和可再生电力,显著降低生命周期排放。 那么,这种模式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进行推广呢? 二、Vioneo模式的本土化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碳减排浪潮中,Vioneo项目的创新模式利用生物二氧化碳和绿电生产绿色甲醇,正为中国化工行业提供转型蓝图。然而,这一路径在中国落地并非坦途,需破解经济性、技术与政策的多重瓶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国,煤制甲醇占比逾73%,碳排放强度高达3.3吨CO₂/吨产品,减排压力倒逼行业探索绿色替代。 技术储备已奠定基础。中国绿色甲醇路线聚焦绿氢合成与生物质气化,其中绿氢路径(电解水制氢+CO₂捕集)与Vioneo模式高度契合。李灿院士团队的项目已验证技术可行性,通过绿电闭环可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70%。生物质气化路线虽受限于原料收集成本运输超50公里时,成本占比超20%,但短期内可作为补充。 图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甲醇分类标准显示,绿色甲醇需满足绿氢与可再生碳源双重条件(来源:IRENA) 三、经济性短板仍是最大障碍 当前绿电制氢成本占比达60%,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约25-35元/公斤,而生物CO₂捕集费用高达350-800元/吨。这导致绿色甲醇溢价30%-50%,下游化工企业采购意愿低迷。传统煤制甲醇成本结构中,原料煤占比70%-80%,凸显化石路径的价格优势。 相比之下,工业尾气CO₂捕集成本仅100-200元/吨,可优先用于试点项目。政策配套不足进一步拖慢步伐全国碳市场未覆盖化工行业,且缺乏绿色甲醇认证体系,出口产品易遭欧盟RED III标准压价。 突破路径在于政策与产业协同。工信部正推动绿色甲醇分级标准制定,以对接国际航运脱碳需求(IMO目标2050年减碳50%)。2028年全球船用绿色甲醇需求预计突破1400万吨,中国可借势在长三角港口构建生产-加注闭环,上海、宁波已启动试点。 同时,内蒙古、新疆的风光电资源富集区可打造一体化基地,通过特高压输电降本。技术创新亦需提速:PEM电解槽目标电耗降至4kWh/Nm³以下,钢厂尾气利用可降碳源成本50%。 宝丰能源绿氢替代项目为全球首个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总投资约 478 亿元,一期设计年产 300 万吨聚烯烃,其中 40 万吨由风光制绿氢替代煤炭生产,可年减碳约 631 万吨,实现 以氢换煤、减碳增效。 该项目突破传统煤化工高碳瓶颈,为中国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模式,未来有望在化工、钢铁、建材等领域推广应用,助力国家碳减排目标实现。 编辑:Lily 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知新了了、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现代化工、降解塑料专委会、专塑视界等
今日PLA市场简评:今日全市场PLA报价区间为17200-19600元,市场中位数为17800元。以下为今天市场报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