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7000H 20吨 泉州-泉州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6095H 33吨 漳州-福清 送达
7042 10吨 厦门-漳州 送达
T30S 10吨 厦门-厦门 送达
M02 3吨 厦门-厦门 送达
T30S 11吨 厦门-泉州 送达
K8003 10吨 厦门-泉州 送达
Syensqo通过推出 White Radel 扩展了其聚苯砜 (PPSU) 材料产品组合,White Radel 是一种专为手术器械、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组件设计的新型医用级树脂。 据该公司称,新配方提供亮白色,使其与标准的琥珀色 PPSU 区分开来,满足了医疗保健环境中对白色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美学和清洁度密切相关。 性能概况 据 Syensqo 称,White Radel 保持了与其 Radel PPSU 系列相关的性能特征,包括高耐热性、机械强度和耐化学性。该公司补充说,这种材料可以承受通过高压灭菌和伽马射线照射的反复消毒这是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暴露于腐蚀性消毒剂的组件的要求。 我们很自豪地庆祝 Radel PSU 成立 35 周年,Syensqo 特种聚合物全球业务部门副总裁兼生活解决方案负责人 Floryan De Campo 说。凭借其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以及出色的机械强度和可反复消毒性,这种聚合物已成为我们为医疗保健行业提供先进材料的基石,帮助我们的客户突破界限,创造更安全、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产品。 该公司表示,该树脂符合 ISO 10993 生物相容性和 USP VI 级要求,并且不含双酚 A (BPA),符合监管和客户对无 BPA 材料日益增长的偏好。它还符合 ASTM D6394-21a 冲击性能标准,支持在机械要求苛刻的医疗应用中使用。 Syensqo 突出了材料的高流动性特性,可实现复杂零件几何形状的精确成型、严格的公差和多腔工具。该公司指出,Radel 牌号具有更高的熔体强度,使其适用于半成品型材或管材的挤出,该公司报告称,Radel 线材在 3D 打印中成功用于原型制造和小规模生产。 Syensqo 表示,除了材料供应外,它还为客户提供设计、加工、故障分析和法规遵从性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支持。该公司将扩展的 Radel 产品组合定位为响应医疗和生物制药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这些领域中,耐用性、安全性和加工效率至关重要。 与中国石化签订协议 Syensquo本周还宣布与中国石油化工公司达成战略框架协议。(中国石化),中国最大的石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也是世界第二大化工公司。 据合作伙伴称,该框架协议促进了北京先进材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的合作。 此次合作将专注于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特种聚合物以及商业航空航天、运输和能源领域的材料解决方案,并将探索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机会,包括使用循环化学品和减少碳足迹。合作伙伴还将探索在南美和亚洲等新兴市场的业务合作。 据 Syensqo 首席执行官 Ilham Kadri 称,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布鲁塞尔与中国石化进行了多次交流。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 Syensqo 追求推动人类进步的突破的使命相一致,Kadri 说。我们将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我们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降低碳足迹。
当地时间周二,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进口汽车将免于再被征收铝和钢的单独关税,以避免征收重叠关税产生的累积效应。 另外,特朗普还签署公告,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宣布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本土汽车制造商实施关税阶段性减免: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可获整车价值15%退税以冲抵进口零部件成本,次年降至10%,第三年完全取消。这一政策距此前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不足一月,暴露出美国汽车产业政策在现实压力下的妥协。 根据公告,这一补偿用于抵消美国组装的汽车零部件的部分关税,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格的3.75%,这一补偿上限在第二年将降至汽车零售价格的2.5%。 尽管最新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成本压力,但目前仍难以判断实际财务缓解的程度。整个行业仍在应对针对进口汽车的25%关税,这项关税可能大幅推高行业成本并加剧供应链压力。 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而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计划于5月3日生效。 行业反应:松一口气但忧心未消尽管新政策带来一定缓解,但汽车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对预期中的变化表示了赞赏,但同时也警告说该公司仍然面临着显著的成本增加。 Stellantis董事长John Elkann也回应称,赞赏特朗普总统决定的关税减免措施。他表示:在我们进一步评估关税政策对我们北美业务的影响的同时,我们期待着与美国政府继续合作,加强美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刺激出口。 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则对特朗普表示感谢,称这有助于为通用汽车等公司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允许我们在美国经济中投入更多资金。 代表丰田、大众等12家外国汽车制造商的Autos Drive America表示,这确实缓解了一些压力,但还需要更多措施。 以下是我们对特朗普2025年汽车关税政策的时间线梳理: 一、关税政策酝酿与初步表态 2025年2月18日 特朗普首次公开表示计划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并称将于4月2日正式宣布具体措施。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改变汽车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3月3日 特朗普宣布计划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进口加征25%关税,原定4月1日生效,但因个人迷信推迟至4月2日。他强调关税将永久存在,除非车企在美国本土生产。 二、关税正式签署与实施 2025年3月26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关键零部件(发动机、变速器等)征收25%关税,生效时间:整车关税自4月3日起实施,零部件关税延至5月3日; 豁免条款: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汽车可减免非美国生产部分的关税。 2025年4月3日 整车关税正式生效,覆盖全球所有国家进口车辆,美国海关开始执行25%税率。 三、政策调整与补偿机制 2025年4月29日 迫于行业压力,特朗普签署新政:允许本土汽车制造商获得组装汽车价值15%的退税(次年降至10%,第三年取消),用于抵消进口零部件成本,补偿上限为零售价的3.75%; 叠加关税豁免:进口汽车免于此前钢铝关税的重复征收。 总结 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政策的调整,是贸易对抗中的策略性缓冲,还是为后续贸易博弈争取空间的战术布局?随着关税补偿机制实施细则的公布(追溯性退税条款),以及跨国车企供应链重组路径的清晰化,全球价值链或将进入新一轮重构周期。然而在"特朗普式政策不确定性"持续笼罩下,产业界仍需面对"合规成本与投资决策双重波动"的常态化挑战。 编辑:Lily 素材来源:金融界、券商中国等公开报道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A级车展,2025上海国际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参展企业。其中,近50家国际知名企业首次亮相,涵盖芯片、AI技术、材料科学、能源补能等关键领域,展现出中国汽车市场对全球产业链的吸引力与创新驱动力。 算力与AI:重构智能汽车技术范式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作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的风向标,首次参展的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同台竞技,共同勾勒出智能汽车从底层算力到上层AI应用的全新范式。在这场以智算融合为核心的变革中,技术供应商正通过算力升级、AI模型迭代、跨域融合及生态协同,推动汽车从移动工具向智能终端加速进化。 图源:爱芯元智 算力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决定了AI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本届车展上,英特尔发布的第二代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首次采用多节点芯粒架构,汽车厂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计算、图形和AI功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这一设计不仅支持灵活扩展,还能满足车企对能效与算力的双重需求。芯擎科技则展示了覆盖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全矩阵芯片,其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达100万片,并成功打入德国大众供应链,成为国产车规芯片国际化的标杆。爱芯元智推出的M57系列车载芯片,通过自研NPU算力提升至10TOPS,并集成MCU,内置安全岛,以全维安全理念赋能辅助驾驶,基于M57芯片的首款量产车型已定点开发,将出口欧洲市场。这些进展表明,算力芯片正从单一性能竞赛转向兼顾灵活性、安全性与全球化适配的综合能力竞争。 图片来源: Nullmax AI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落地,正在重塑智能汽车的感知与决策逻辑。元戎启行与火山引擎就AI原生服务、智能驾驶与大语言模型融合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同时,火山引擎也将为元戎启行提供算力支持,共同提升AI算法训练效率,催化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迭代。该模型不仅支持激光雷达与纯视觉双方案,还能适配多种计算平台,年内将有超5款量产车型搭载。元戎启行CEO周光指出,VLA模型是智能驾驶界的通才,有自己的驾驶方法论,是通往完全自动驾驶的最优路径。Mobileye则通过以摄像头为核心的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平衡精确度与成本,涵盖了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各个类别,可以实现即时的地域可扩展性。Nullmax的MaxDrive Plus方案则是依托独有的平台化技术架构,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及不同类型和数量传感器的灵活适配,助力 OEMs 快速完成差异化车型的量产落地。 图片来源:联发科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趋势催生了跨域融合的实践。车联天下展出的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 SA8775P平台打造的AL-A1舱驾融合产品,仅需通过一颗SoC芯片,集成中高端座舱功能与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实现一芯多系统协同,为整车厂提供面向未来EE架构的高集成度创新解决方案,并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联想车计算则以算力+AI双引擎为核心,推出涵盖辅助驾驶域控制器与智能全舱交互的解决方案,试图通过全域算力重构人车交互场景。联发科的天玑座舱平台C-X1则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生态,部署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实现低延迟语音助手与个性化内容推送,其与英伟达RTX GPU光线追踪技术的协同,更将车载娱乐推向AAA级游戏体验。这些案例表明,跨域融合不仅提升系统效率,更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Momenta全球合作伙伴LOGO墙;图片来源:momenta 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催生了生态合作的必要性。英特尔联合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BOS等企业,构建开放生态以攻克智能化难题;联发科与英伟达、绝影智能的深度合作,则凸显了芯片与AI能力的深度融合。Momenta凭借平台化技术架构,累计合作量产车型超130款,覆盖通用、丰田等全球品牌,其车型搭载量以半年10万辆的速度增长,验证了量产驱动数据迭代模式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国产芯片企业如芯擎与爱芯元智的出海布局,标志着中国供应链正从替代走向引领。 在这场算力与AI定义的新竞争中,技术供应商的角色已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造风者。 轻量化与补能:突破能效转化边界 在2025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首次参展企业带来的技术革新正勾勒出汽车产业轻量化与补能效率革命的清晰路径。从材料科学到能源补给,一场以减重与增效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多家企业通过底层技术突破重塑着未来汽车的基因。 图片来源: VAMA 在轻量化材料应用层面,VAMAGONVVAMA的驭简多零件集成解决方案引人注目。该方案结合安赛乐米塔尔激光消融技术和先进排料技术,单车减重幅度可达14%的同时,减少白车身零部件数量高达75%,可使装配成本降低10%,车间占地面积减少14%,焊缝数量减少高达567条。3M公司展示的多维度材料科学解决方案极为丰富,其中空玻璃微球可添加到各种材料中,用于注塑、密封、喷涂等多种环节,在保障物理性能的同时为整车减重开辟新路径。 曼胡默尔动力电池无烟防爆阀示意图;图片来源:曼胡默尔 材料革命同样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取得突破。曼胡默尔全球首发的动力电池无烟防爆阀,通过独有的飞盖技术与多层复合过滤技术,大幅提升热失控产生的有毒气体过滤效率。与之呼应的还有邦迪汽车系统展示的集成冷却系统,通过整合冷却液侧与冷媒侧的多个阀体,实现了整车热能的模块化、集成化管理,从而优化电动汽车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升车辆性能,并保障电池寿命和整车稳定安全。 恩坦华滑移门锁方案;图片来源:恩坦华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革命正呈现跨界融合趋势。浩思动力展示的乙醇、甲醇等多元燃料解决方案,与恩坦华的轻量化门锁系统形成技术互补,前者通过燃料灵活性降低碳排放,后者则通过电动滑移门锁技术实现整车减重30%。这种材料创新与能源技术的协同进化,印证了行业对多路径共达零碳的共识。 在补能领域,星星充电发布的Armstrong全自动机械臂充电系统堪称革命性产品。该系统通过多自由度协作机械臂与高精度AI视觉识别,即使在漆黑环境中,也能秒速锁定充电口,误差低于毫米级。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液冷超充桩,支持超大功率充电,3分钟即可补充400里续航,更可支持兆瓦级超充。零碳研究院总工程师蔡宪逸博士强调:这套系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碳中和愿景的践行。我们希望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加速全球新能源生态的闭环。 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本届车展首次参展企业释放出明确信号:轻量化已从单一材料替代进化为系统集成创新,补能效率正突破物理极限向智能化演进。当多元燃料遇上机械臂充电桩,当无烟防爆阀邂逅集成热管理,汽车产业的减重增效革命正在重塑移动出行的底层逻辑。 空间与交互:重塑人车融合新生态 当智能汽车从代步工具演变为第三空间,2025上海车展成为观察这一趋势的最佳窗口。本届展会中,AAC瑞声科技、伊士曼、圣戈班、杜比实验室与索尼等企业首次集体亮相,以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人车交互的边界。这些新面孔不仅带来声学、材料、娱乐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更揭示了汽车作为移动生活空间的进化方向。 RichTap阵列式振动座椅方案;图片来源:瑞声科技 瑞声科技(AAC)作为感知体验领域的领军者,以超感驰行,声动未来为主题,首次参展便成为焦点。行业首创的RichTap阵列式振动座椅方案,通过触觉反馈与声学联动,将导航提示、碰撞预警等功能转化为可感知的4D交互体验,进一步模糊了人与机器的边界。其子公司也是全球高端音响一级供应商PSS的高性能扬声器矩阵惊艳亮相,以先进技术、卓越品质与节省空间设计重新定义汽车音响系统。 伊士曼(Eastman)中间膜封装技术将 Ceres Holographics 全息膜集成入前挡玻璃,开启智能交互 伊士曼(Eastman)首次参展即聚焦新能源汽车玻璃的功能升级与生态构建,将中间膜功能化的前沿技术从幕后带至台前,为汽车玻璃制造商与 OEM 厂商提供更高效、更舒适、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为新能源汽车玻璃行业提供发展新动能。其推出的Saflex Evoca RSL中间膜,通过创新薄膜技术实现隔音性能提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玻璃厚度减薄而实现车企轻量化目标,兼顾轻量化与能源效率。这一技术不仅为座舱打造出静谧堡垒,还通过红外吸收和隐私功能扩展,满足了用户对安全与美学的双重需求。更引人注目的是,伊士曼与Ceres Holographics合作的全息光学膜技术,将抬头显示(HUD)的清晰度提升至新高度,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的可视化支持。 图片来源:索尼 索尼与杜比实验室的首次亮相,标志着娱乐巨头正式加入第三空间争夺战。索尼凭借70年音频技术积淀,推出车载空间声场技术Sound Building Blocks(SBB),通过3D音效算法与Hi-Res音乐平台,将车内声场模拟为音乐厅级体验。而杜比实验室则通过杜比视界HDR 影像与全景声技术,联合25家汽车品牌及流媒体平台,将影院级影音体验无缝移植至车内。数据显示,引入杜比技术的汽车品牌数量在一年内翻倍,印证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爆发。 2025上海车展首次参展企业的集体亮相,不仅展现了技术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更揭示了汽车产业的终极命题:当出行不再是目的,车内空间如何承载人类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答案或许藏于瑞声科技的超感灵魂、索尼的感动传递,亦或伊士曼的静谧革新之中。未来,随着物理AI、全息交互、可持续材料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空间或将超越想象,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效率与情感的新一代生活主场。 结语:2025上海车展不仅是新技术的秀场,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重构的缩影。首次参展企业并不等于新玩家,他们一直是芯片、AI、材料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推动着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与生态化跃迁。但从本届车展上不难看出,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与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全球汽车产业或将迎来中国方案主导的新时代。
4月29日晚,正泰电器(601877)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5.19亿元,同比增长12.70%;实现归母净利润38.74亿元,同比增长5.10%。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7.65%。 年报显示,正泰电器紧扣强化融合创新,促进协同发展的工作主线,着力打造智慧电器和绿色能源两大产业集群化和区域本土化能力,通过培育数智化经营管理能力,加速推进公司发展。今年以来,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海外业务面临新一轮挑战,正泰电器牢牢稳固业务根基,在变化和动荡中拥抱新的发展。 搭建智慧电器协作链条 正泰电器成立于1997年8月,是正泰集团核心企业之一,是一家低压电器企业,并于2010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配电电器、终端电器、控制电器、电源电器、电子电器、建筑电器和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运维,EPC工程总包,和BIPV、户用光伏的开发和建设;以及逆变器和储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正泰电器智慧电器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7.04亿元,同比增长2.79%。该公司表示,在智慧电器业务领域持续深耕高价值高潜质行业和核心区域市场,通过不断深化产业全链条协作,大幅增强了高效交付及持续服务能力。并且,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不断提升要素资源运营效率,有效实现了产业效能与整体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在智慧电器业务的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正泰电器抢抓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基建、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新机遇,聚焦电网、新能源场站、OEM等专业行业市场,以及算力中心与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深耕倍增四新四高业务,国内业务实现规模与盈利双增长。 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正泰电器也在重塑海外业务格局。目前重点聚焦在欧洲、中东、北非、亚太等高潜力区域,深化与重点客户战略合作,通过差异化服务策略,全面加速推进全球区域本土化战略布局。 在洲区业务上,正泰电器保持欧洲核心市场传统元器件渠道业务的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构建德法国家新增长曲线;亚太市场上,以新加坡区域为辐射中心,通过区域工厂产能优势打造新业务;西亚非新兴市场上,打造沙特和迪拜双总部驱动探索新模式。 创新打造绿色产业生态 在户用光伏领域,正泰电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8.26亿元,净利润28.61亿元,年度新增装机容量超13GW,电站交易规模超8GW,报告期内持有电站装机容量突破19GW。 年报显示,正泰电器旗下正泰安能依托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的电站设计开发能力、智能运维系统及全流程服务生态,持续为客户输出高品质解决方案。 2024年,正泰安能积极探索渠道网络的纵深拓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招募代理商近3700家,业务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同时着力打造品牌矩阵及多元合作网络,市占率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在电站业务上,正泰电器通过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运营及技术创新,助力全球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在国内业务方面,该公司建成浙江省首座滩涂储能电站温州乐清湾共享储能项目,开创沿海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并通过央国企与民企合作形成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光伏新标杆。同时,积极推进肃北马鬃山300MW风电建设,强化西北地区绿色能源布局,与蔚来能源合作开拓储能+换电综合能源市场,推动绿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海外业务则聚焦精准市场拓展与资源整合,加速项目落地及资本高效流转,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在逆变器领域,正泰电器旗下正泰电源正在构建全球业务格局,持续发力北美及韩国优势市场的同时,加快欧洲订单的突破。以海外本土化为抓手,正泰电器2024年已签约两单大型储能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与巴西、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多个新兴市场渠道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在波兰、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实现光储项目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正泰电器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及引入、培养研发人才,在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正泰电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47%至12.67亿元,各产品系列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达到3%12%,新产品上市率达到90%以上。 此外,正泰电器拥有近百项核心和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储能领域多个产品,并已通过UL、VDE、KS等发达国家电网认证,2024年获得北极星杯储能影响力PCS供应商奖、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智能工厂、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攻坚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一年。面对新一轮的技术挑战和产业变革,正泰电器表示,该公司将战略聚焦于产业一体化与全球区域本土化发展,通过构建数字正泰3.0及中台战略体系,培育新动能与新产业,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4月29日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熟知详情的多位关系人士报道称,索尼(Sony)正计划将半导体子公司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SSS)分拆出来,并推动其独立IPO,同时有助于集团将更多资源集中在娱乐领域。 有关系人士指出,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可能会在今年内IPO上市。一位关系人士表示,索尼考虑采用被称为部分分拆(partial spin-off)的手法,即分拆后母公司索尼仍将持续持有子公司(SSS)部分股权。 报道称,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从事图像传感器的设计、制造与销售,并且在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不过为了维持优势,有必要持续进行迅速的大规模投资,而通过将半导体业务分拆,将有望更易于进行灵活的营运决策、资金调度。 不过,因美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及对华出口管制的加强,半导体产业的不确定性大增。一位关系人士表示,在股市动荡的背景下,索尼上述分拆计划有可能无法照原定计划实施。
4月23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承建的上海洁达尼龙66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整体通过竣工验收。 据悉,该项目是上海化学园区的重点项目,是园区以英威达上海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为中心规划的尼龙产业园强链补链项目中的关键环,建于上海化学园区B4-6地块,比邻英威达尼龙一体化基地。 一期产能规模:12万吨/年己二胺、12万吨/年尼龙66以及尼龙610/612树脂切片、5万吨/年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改性树脂切片。 2023年,上海洁达尼龙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平煤神马尼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了上海洁达12万吨/年己二胺项目技术许可及三方合作协议,其中, 己二胺装置: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神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法己二胺生产技术,建设年产12万吨己二胺装置; 尼龙66聚合装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英威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尼龙66聚合技术,建设尼龙66聚合装置。2022年初,洁达与英威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龙66聚合技术授权以及原材料供应协议。 2024年11月7日,上海洁达化学有限公司与英威达尼龙化工(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开启二期项目的合作及三期启动仪式。 项目二期计划投资7.1亿元,聚焦己二腈、己二胺副产品的资源化提质利用,减少尼龙产业链排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尼龙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项目三期则将以一期、二期项目产品为基础,建设高温尼龙和民用纺丝尼龙聚合产能,以及与之相配的工程塑料产能。